编者按:
3月14日,重庆召开2024年度市直机关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会上通报表扬了2024年度新评定的447个“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并为部分代表进行了现场授牌。现将新评定的“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市政协社法委办公室党支部的做法成效进行展示,供大家学习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年来,在市政协机关党委领导下,市政协社法委办公室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目标,坚持党建业务互融互促,着力打造“四强四型”支部,成功创建2024年度市直机关“红岩先锋·四强支部”,有力推动社法委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政治铸魂”强根基,打造“忠诚型”支部。以理论武装为先导,筑牢政治忠诚。构建“三位一体”学习机制。打造制度化学习、沉浸式教育、实践化转化学习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作为核心内容,建立“支委领学+党员轮讲”模式,依托调研考察,赴石柱、合川等红色教育基地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围绕重点履职调研课题,建立“理论学习+课题公关”机制,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成效。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个人自学、支委领学、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组织支部党员逐字逐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原文,支部集中交流讨论4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真正把严守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拧紧政治责任链条。认真贯彻落实《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十项举措》,持续深入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全面彻底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常态化议题,建立完善意识形态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强化宣传稿件、协商报告、委员发言材料审核,把牢政治关口,做到意识形态工作“零”事故。
以“先锋引领”强队伍,打造“攻坚型”支部。着力提升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锻造过硬班子。推行“支委+业务骨干”双岗融合,支部书记严格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召开支委会议研究支部重点工作,对标推进“四强支部”建设。支委成员分工协作、勇挑重担,牵头领衔立法协商、社会治理等重点履职课题,形成书记领办、支委攻坚、党员跟进集中攻坚模式。提升攻坚能力。建立青年党员导师帮带制,一对一、手把手培养年轻党员,开展“岗位练兵”,组织党员参加机关公文写作培训,模拟撰写领导讲话稿6篇,1名党员安排现场交流发言写作心得,积极鼓励党员撰写界别协商、专题调研报告等,起草的相关文稿获全国政协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3次。筑牢清廉本色。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发挥“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作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3部,开展廉政提醒2次,支部书记带头讲纪律党课,用好身边的警示案例,引导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以“岗位建功”强担当,打造“效能型”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专委会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党员立足岗位强担当、建新功,2024年支部党员2人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等次。一是当好实干“主力军”。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严紧实工作作风,在社法委办公室工作中当主力、打头阵,推动专委会工作走在前、做示范,2024年来具体承办主席会议协商1次、界别协商1次,组织课题调研5项、情况通报2项,组织立法协商5次、常委视察2次、委员小组活动4场,督办重点提案2件,高质量服务保障社法委各项履职任务。二是当好发展“助推器”。扎实服务重点履职工作,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法治一体化建设”“跨域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川渝政协联合调研,得到两地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承办“农村土地流转矛盾纠纷化解”“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席会议协商,相关建议吸纳进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实施意见》。三是当好委员“连心桥”。精心做好专委会委员履职服务和考核管理,用好数字政协服务平台,实行委员参加学习培训、会议活动“抢单制”,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积极发动委员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政协各类会议活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委员履职得分均在100分以上。
以“法润巴渝”强初心,打造“特色型”支部。将“一委一品”建设纳入支部重点任务,聚力打造“法润巴渝”特色品牌,做法经验在全国暨地方政协社法委工作座谈会上作现场发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当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排头兵”,举办“法治大讲堂”,邀请委员作专题报告,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座谈会2次,举办荐书分享会、读书沙龙4场,组织委员通过知识讲座、微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300余场次。坚持服务群众宗旨。充分调动联系市级部门和社法委员资源,策划开展“法润巴渝”之走进无声世界、学校校园、小微企业等专题活动30余场次,向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家庭等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惠及群众近8000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助力全面依法治市。组织委员广泛收集联系界别群众意见建议,围绕《重庆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重庆市开发区条例》等5个地方性法规进行协商,提出修改建议232条、采纳155条,有效畅通地方立法民意渠道。组织开展“深入推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信访法治化”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