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交流
“红岩先锋·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八)——市文化旅游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1 字体:[ ]

编者按:

3月10日,重庆召开2024年度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暨2025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会,会上对2024年度新评定的10个“红岩先锋·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和授牌。现将新评定的“红岩先锋·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文化旅游委的做法成效进行展示,供大家学习交流。


市文化旅游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着力加强模范机关建设。

强化政治忠诚淬炼,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坚持政治铸魂。深入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融入文化旅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把学习和遵守党章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十项举措》,扎实抓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检监察建议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开展肃清流毒工作。深化理论武装。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战略定位、部署的四项重要任务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委党委会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议题79个,做到深学细悟笃行。“重庆公众考古”先后获评教育部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特别受百姓欢迎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国仅19个)。强化思想教育。常态化落实主题教育机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委系统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00余次,17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举办党纪知识竞赛和微宣讲活动。深化警示教育,召开警示教育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洁文化示范基地、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编发党风廉政工作提醒,建立完善典型案例库。党纪学习教育经验做法被《党风廉政》《机关党建》杂志刊发。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2024年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

图片1.png

建强堡垒凝心聚力,管党治党质效显著提升。提档升级组织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带头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加快建设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相关调研成果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调研报告,委机关获评“红岩先锋·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工作单位,6个机关党支部被评为“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加强“红岩先锋·六好党员”培育,2名同志受到省部级表彰、6名同志受到市级部门表彰,1名同志被市委组织部记二等功。加强党建品牌培育。积极开展“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培育工作,指导各基层党支部总结提炼支部工作法,着力打造具有文旅辨识度的党建品牌。“筑梦文旅青春建功”机关党建品牌荣获“全国首届优秀党建品牌”,3个机关党支部品牌荣获“全国首届优秀党建品牌”培育品牌,1个机关党支部品牌荣获“重庆市机关党建优秀品牌”。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重庆艺员管理培训中心离退休干部第七党支部荣获“首批重庆市‘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全面激发党建活力。积极开展“渝理面对面”宣讲、读书分享、文旅青年说、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共建长江经济带·机关党建作表率”等主题活动,推进常态化“三服务”工作,组织“民呼我为”热线4期,在水竹苑社区设立“童梦爱心书屋”,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超3万场,年均惠及群众7400万人次。建强人才队伍,举办川渝文化旅游系统中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开展20个培训项目培训1.57万人次,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国家文化英才7名,选拔培养舞台艺术领军后备人才15名,补充急需紧缺人才54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从严正风肃纪反腐。制定《关于专项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实施方案》,细化26项自查内容,全覆盖开展纪律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对13名新提拔干部和5名交流轮岗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制定《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通知》,聚焦“六项纪律”列出负面清单,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开展干部违规兼职取酬和因私出国(境)专项整治,强化公务用车监督问责。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及时做好紧“发条”、敲“警钟”等提醒、教育、警示工作。加强巡察监督,强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把巡察利剑擦得更光更亮。认真落实清廉重庆建设部署要求,充分挖掘重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清廉元素,推动文旅系统把廉洁文化融入艺术创作、展览展演、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中,指导推动三峡博物馆“五廉一库”经验做法获评清廉文化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积极服务中央部署。深化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合推广“安逸四川雄奇重庆”整体形象,联合打造“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长红长新”品牌,推出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累计开行主题列车500余趟,开展“景区惠民游”“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活动,两地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川渝同台亮相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你好!中国”巴黎旅游推介会,在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等知名旅展设立“巴蜀文旅走廊”联合展区,开展欧洲华人文旅企业代表团巴蜀行、匈牙利媒体走进川渝等活动,重庆、成都位列入境旅游热门城市前十。同步颁布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首创全国文化领域省际协同立法。大力推进改革攻坚。抓实“三攻坚一盘活”,圆满完成委属31户全级次企业政企分离改革工作,涉改企业验收申请率、验收完成率、绩效评价率均为100%。抓实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储备重点改革项目12个,其中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深化川渝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已申报进入“三个一批”改革项目“加快实施”阶段。大力推进争先创优,我市“探索推进信用经济试点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改革案例获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年文件减幅27.5%,会议减幅12.5%。强化数字赋能变革重塑。扎实推进数字文旅建设,“惠游重庆”等3个应用上线渝快政、渝快办,全国首创推出外国人入境“口岸签一网通办”系统,“景区拥堵处置”等4个多跨事件实现全市三级治理中心贯通,“巴渝文物”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新华社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荣获工信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一等奖、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十项重大标志性成果,“旅游景区入园便利与客流监测”应用场景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开放式无感智慧借阅系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切实提升文旅融合质效。系统梳理重庆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28个,遴选文化标识69个。实施舞台艺术“渝韵”、美术“添彩”计划,近年来,新创、复排和修改打磨重点舞台艺术作品29部,共获省部级奖项或荣誉68次,实现舞台艺术门类获奖荣誉全覆盖。激活消费新引擎,印发实施《提升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组织开展市民音乐节、惠民消费季,推出“百万门票互送”“门票买一送一”等惠民措施200余项,打造消费新场景,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5个,列全国第2。举办“与辉同行·重庆行”活动,吸引6993万人次在线收看,全网相关话题内容曝光量超22.8亿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1.43亿元。培育“阅读之星”“红岩少年”等12项重点群文品牌,每年服务群众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