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建设“六清六廉”的清廉机关为主线,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系统施治,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涵养清廉体育之风,夯实现代化体育强市保障。
一、清净护廉不敢腐
“不敢”是震慑,要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勇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以清洁纯净的政治生态环境,守护清廉体育不敢腐的“后墙”。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落实全面从严的执纪要求,抓早抓小,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刀刃向内、不护犊子,近年来,处置问题线索60余件次,党纪处分6人,诫勉谈话15人。
充分发挥巡察震慑作用,制定“1+6+1”制度体系,精准发现问题,督促指导整改,深化巡察成果运用,形成“发现问题—反馈意见—落实整改—督责问责—抓源治本”的制度闭环。
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关于受理处置信访举报事项的工作规范》,让机关纪委在处置问题线索时有章可循。
制定“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规范,最大限度降低“走读式”谈话风险,守住不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底线。
聘请全市体育行业“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等36人,组建特约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延伸纪检监督触角,消除监管“空白地带”。
二、清正守廉不能腐
“不能”是关键,要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前移反腐关口,深化源头治理,以清正的机制体制,守牢清廉体育不能腐的“底线”。
切实强化政治监督,制定《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办法》,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健全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责任清单,制定《局系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持续深入开展“九监督九检查”,不断强化教练员与运动员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意识。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深入社会组织开展调研,制定负责人政治审核流程,促进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廉政风险“全周期管理”模式,坚持每年定期排查和动态调整廉政“风险点”内容和防控制度措施,建立健全“1+N”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深化源头治理,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
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及时“拽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制定《市体育局党风廉政约谈实施办法》,定期全覆盖开展局领导对局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例行廉政约谈、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约谈。
紧盯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工作群时时“微提醒”,持续强化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挂单整改,逐一销号,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注重“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制定《重庆市体育局领导干部家访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通知》。
三、清新育廉不想腐
“不想”是根本,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性觉悟,涵养清新廉洁文化,培育清廉体育不想腐的自觉。
突出强化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引导,以清廉机关试点示范工作为主线,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搭建清廉载体,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常态化开展“纪法铭于心,体育廉洁行”纪法教育宣讲队进基层活动,深入运动队、共建单位等开展纪法教育宣讲,从“小切口”入手,解决思想偏航“大问题”。
举办局党组书记、上级纪检部门领导、党组织书记三级联动全覆盖廉政党课,教育引导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敬畏之心对“权”、以公德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年轻干部廉政档案,召开年轻干部家庭廉政座谈会、举办“好家规好家训好家书”征集评选活动,印发廉政倡议书、集体诵读家训家规家书,倡导涵养浩然清正家风,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会,党风廉政现场教学活动,常态化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